惠州頭條 掌中惠州
東江輿情研究院 東江創(chuàng)新發(fā)展研究院 東江云媒大數據研究院 惠州東江圖片社
東江品牌聯盟 粵港澳大灣區(qū)主流媒體聯盟 東籬俱樂部 超網新媒體公司 教育投資公司 報業(yè)印務公司 報業(yè)發(fā)行公司 新文創(chuàng)公司 惠報廣告公司 惠品匯 農產品展銷中心 文化藝術發(fā)展中心 惠州日報國旅 教育文化傳播公司 出版公司 天堃文化公司 迭代智能科技公司 惠州國畫院
演播廳 會議室
捏、掐、挑,一片新芽,便落入手掌。
茶農眼疾手快,動作流暢,不一會兒,便裝了滿滿一筐新茶,翠綠翠綠,散發(fā)著春天的香氣……
?3月21日,當太陽直射赤道,二十四節(jié)氣中的春分如期而至,“綠柳才黃半未勻”的早春已過,仲春悄悄來臨。
這個時節(jié),在惠東、博羅、龍門等地茶園,一壟壟的茶樹有半人高,整整齊齊地一階階向上伸展,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。不少茶農已經開始采摘頭春茶,炒制茶青溢出的茶香彌漫在村頭。茶農們收獲的是頭春茶,也是春分茶。
今天,讓小惠帶著同學們從春天的茶園出發(fā),一起去知“春分”、品“春分”、釀“春分”、戲“春分”、玩“春分”。
知春分
客家諺語云:春分秋分,日夜平分。同學們可知道,春分這一天,我們共享了等長的晝夜,太陽直射地球赤道,全球各地晝夜等長。
這時節(jié)天氣雖然轉暖,但晝夜溫差較大,乍暖還寒,忽冷忽熱。吹一陣春風,讓百花盛開;降一場春雨,讓萬物復蘇;譜一曲春歌,讓希望發(fā)芽。從驚蟄到春分,今晚春雨潛入夜,明早又見艷陽天,在北緯23度的惠州是尋常事。
在龍門綠油油的茶山茶園,游客與茶農踏青采茶。
品春分
這個時節(jié),經過了一個冬天的貯藏,惠州一片片茶園已經冒出了茶芽,長出了最嫩的新葉。
春分對于廣東十大茶鄉(xiāng)“柏塘”意義重大,因為大家都知道春分茶是一年之中最好喝的。茶諺云:“驚蟄過,茶脫殼;春分茶冒尖,清明茶開園”“茶以春為貴”。
迎來春分,對于博羅柏塘的茶農而言,這意味著一年中收獲的日子開始來臨。
春茶采摘講究時令,都說“明前茶,貴如金”,春茶采摘關乎茶農收益。隨著氣溫回升,茶樹開始吐露新芽,山間一片茶香。此時的茶樹已經蓄勢待發(fā),頭春茶的營養(yǎng)、滋味都是最好的時候。
龍門地派茶園里,茶農采摘茶葉。
釀春分
嘆完那杯春茶,我們繼續(xù)去尋找春天,春天不僅可以品,還能釀!
是的,客家人無物不能釀。這個時節(jié),勤勞的客家人就細心釀制出了春天的味道——惠州釀春。
惠州的釀春,是春天里的一道佳肴。所謂釀春,就是把肉餡細心地塞進雞蛋或者鴨蛋黃里,再用春天清香微苦的枸杞梗煮湯,把釀好的“春”放進去,慢慢烹煮,養(yǎng)熟成一道菜肴。
在惠州話中,“蛋”讀“春”,釀春就是釀蛋。這道菜需要釀者有高超的技術,因而流傳不廣,局限于惠州。
釀春的制作是頗為漂亮的。用大碗裝著敲好的鴨蛋或雞蛋,用青竹片或竹筷子,把剛剁好的香菇木耳肉餡順著筷子尖往里填,能把蛋黃戳得漲一輪。其中隱隱約約看得見紅色的肉餡,然而蛋黃還是依舊完整。
盡管惠州人并不僅是在春天吃釀春,在遇到家人生日等重要場合時也會制作這道菜肴。每當惠州孩童生日時,長輩尤喜用雞蛋佐菜為賀,寓意孩童如春天般生機勃勃、快高長大!搬劥骸币簿桶艘环N潤物無聲的美好。
惠州特色小吃——釀春。
戲春分
品了春、釀了春,現在我們再來“戲”下春吧。
每年的農歷二月初五,是東升島上漁民的“大王爺節(jié)”。該節(jié)日是潮汕地區(qū)人民的一個傳統(tǒng)而重要的節(jié)日。20世紀初,東升、前進以及金門塘村等潮汕人移民到大亞灣后,這一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也被帶到大亞灣,延續(xù)至今。
根據當地傳統(tǒng)習俗,大王爺是東升漁民的保護神。漁民每次出海打魚都要祈求大王爺保平安,漁船上都供奉有大王爺。農歷二月初五被認為是大王爺誕辰日。漁民為紀念大王爺,每年都會在農歷二月初五為大王爺“做壽”,即大王爺節(jié)。漁民們說,大王爺節(jié)前后7天,漁民都不出海打魚,一起歡慶節(jié)日。
“大王爺節(jié)”已于2013年被公布為大亞灣區(qū)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,2018年被公布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。
盛裝打扮的人們挑著祭品去祭拜。
玩春分
春分還能“玩”,豎蛋、放風箏,約起來吧。
“春分到,蛋兒俏。”豎蛋,也稱立蛋。據史料記載,春分豎蛋的傳統(tǒng)起源于4000年前的中國,人們以此慶祝春天的來臨。我國很多地方在春分舉行豎蛋比賽。這個春分,我們一起試試豎蛋吧!
春分一到,草長鶯飛,春分還是放風箏的好時間。走出家門,沐浴春光,奔跑著放飛風箏,與生機勃勃的春天時節(jié)相得益彰。安排一場踏青,放一放風箏吧!
孩子們在東道羽茶里王國放風箏。
對很多人來說,春分到清明這段時間,正是春光最堪留戀的時節(jié)。遼闊大地上,岸柳青青,鶯飛草長,小麥起身,桃紅李白迎春黃……人們四處收集春天的生機。
從春分開始,我們一路向夏至走去,白晝越來越長。愿我們迎著長長的日光,擁抱柔柔的溫暖,一路走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