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产AV嫩模极品一区二区_国产自产一二三四五不卡自线_欧洲站无码a区无码精品_亚洲精品国产色欲无码_国产乱妇激情高潮呻吟视频

惠陽區(qū)三和街道:村民自發(fā)籌建 革命歷史紀念館

[報料熱線] 2831000

  面積60余平方公里的三和街道,位于惠陽區(qū)中部。近百年前,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,當地群眾奮起抗爭,拋頭顱、灑熱血,與各種反動勢力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,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贊歌。如今,在先烈的家鄉(xiāng),村民自發(fā)籌建革命歷史紀念館,并為烈士立碑,既體現了后人對革命先烈的緬懷和對革命精神的傳承,更彰顯出為創(chuàng)造美好未來奮發(fā)圖強、砥礪前行的磅礴力量。

  

矮嶺革命歷史紀念館。惠州日報記者張藝明 湯渝杭 攝

  紅色記憶

  矮嶺革命老區(qū)

  土地革命時期惠陽縣委機關所在地

  從葉挺大道拐入三和街道拾圍村矮嶺村民小組,沿途看到的是整潔的街道和一棟棟樓房,沒過多久矮嶺革命老區(qū)舊址就呈現在記者眼前,這里不少房屋見證了近百年前那段光榮的革命歷史。

  矮嶺位于淡水河中游東岸,農民運動的火種在惠陽點燃時,矮嶺村民也開始走上了英勇抗爭、探尋真理的道路。

  1925年,村里成立了4個農會小組,開展減租斗爭、支援東征軍。1926年,矮嶺村建立起第一個革命組織——矮嶺村農會,隨后成立兒童團、婦女會等革命組織,不斷把惠陽農運推向高潮,推動東江地區(qū)農民運動的開展。

  1927年,“4·12”反革命政變后,革命形勢陷入低谷,但矮嶺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,依然頑強斗爭。1928年春,矮嶺村第一個黨組織——中共矮嶺支部成立,同時還建立共青團支部、赤衛(wèi)隊。

  鑒于矮嶺村良好的自然條件和群眾斗爭基礎,1928年冬,中共惠陽縣委根據實際,把縣委機關遷到該村的振新學校,在這里開展了長達兩年的地下工作。這一時期,矮嶺成為惠陽縣農民運動指揮中心,對惠陽乃至東江地區(qū)開展土地革命發(fā)揮了重大作用。

  1937年,抗日戰(zhàn)爭全面爆發(fā)后,矮嶺村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建立自衛(wèi)隊、農抗會,并在原有基礎上發(fā)展壯大黨組織和各種群眾組織,積極發(fā)展抗日武裝。1940年,中共東江前線特別委員會機關在矮嶺祥興祠堂辦公,期間醞釀制定重大斗爭策略,及時扭轉了東江人民抗日游擊戰(zhàn)爭的被動局面。

  蓮塘面村灘頭片區(qū)

  小村莊出了13位革命烈士

  如今的蓮塘面村灘頭片區(qū),在革命戰(zhàn)爭年代被稱為灘頭村。灘頭村于1929年建立中國共產黨支部,在土地革命運動中,發(fā)展黨團員23人(為黨團聯合支部),并組織了農會赤衛(wèi)隊、舞獅團、夜校婦女會等,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減租減息運動和武裝斗爭。

  1930年秋,在國民黨反動派的瘋狂鎮(zhèn)壓下,灘頭村革命進入低潮,黨員、團員停止了公開活動,但依然團結一致,極力保護群眾利益?谷諔(zhàn)爭爆發(fā)后,村里恢復了黨組織,再度掀起革命高潮。

  1941年農歷四月,日本侵略軍在灘頭村燒殺搶掠,殺死8人,槍傷2人,燒毀房屋100多間,糧食及牲畜基本被搶光。后來,在黨組織的領導下,村里加強了自衛(wèi)隊力量,組織自衛(wèi)武裝和日軍周旋,讓一河之隔的日本駐軍不敢再來騷擾。

  解放戰(zhàn)爭時期,灘頭村曾遭到國民黨反動軍隊六次“圍剿”,但灘頭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,百折不撓、英勇斗爭,終于迎來革命的最終勝利。

  據統(tǒng)計,經過土地革命、抗日戰(zhàn)爭和解放戰(zhàn)爭,灘頭村在戰(zhàn)場上犧牲的黨員、群眾有13人。時光流逝,光輝永存,灘頭村先輩大無畏的革命精神,永遠激勵著后人奮勇前行。

  紅色傳承

  矮嶺村民小組

  革命歷史紀念館獲授省市區(qū)“黨史教育基地”

  “歡迎大家參觀矮嶺革命歷史紀念館,這是矮嶺村民自發(fā)組織籌資修建的……”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,矮嶺革命歷史紀念館迎來了一撥撥前來參觀學習的游客。

  曾任拾圍村黨總支部書記、矮嶺村民小組組長的嚴小康說,上世紀90年代,矮嶺借助惠陽三和經濟開發(fā)試驗區(qū)“以地換廠、租地辦廠”的優(yōu)惠政策,從一個落后的村莊發(fā)展成為較為富裕的村民小組。經濟發(fā)展了,但年輕一代對矮嶺村的革命斗爭歷史知之甚少!霸趲资甑母锩窢幹,矮嶺這個僅有500多人的村莊,有60多人走上革命道路,涌現出3位老紅軍,11位烈士為國捐軀,這些革命斗爭歷史和烈士英雄事跡大多靠村里人口口相傳,沒有過多的文字記載!

  2005年,矮嶺村民小組啟動籌建紀念館事宜,其中收集資料工作最為繁瑣,村民前后花了1年多時間才基本收齊建館資料。紀念館于2008年4月動工,2009年7月建成開放。紀念館建成10多年來,被省、市、區(qū)三級黨史部門授予“黨史教育基地”,每年都有不少黨員、群眾及青少年前來參觀。今年,矮嶺村民小組計劃完善紀念館陳列布展內容,將新時代矮嶺村民小組取得的成就展現出來,讓更多村民銘記歷史,珍惜當下的幸福生活。

  灘頭片區(qū)

  村民捐款修建革命烈士紀念碑

  與矮嶺村民小組一河之隔的蓮塘面村灘頭片區(qū)是惠陽革命老區(qū)之一。“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的,我們不能忘了他們。”蓮塘面村黨總支部委員林向前說,灘頭村民為紀念這些革命烈士,1988年捐款在灘頭村東北面修建了灘頭革命烈士紀念碑。

  1988年9月30日,灘頭革命烈士紀念碑順利建成。紀念碑高6米,方柱狀,正面為碑名“灘頭烈士紀念碑”七個大字,基座正面為碑文及13位烈士的生平簡介。

  紀念碑建成后成為革命傳統(tǒng)教育基地,每年清明前夕,蓮塘面村委會都會組織黨員干部、村民和中小學生到此緬懷先烈。

  去年,當地政府對灘頭革命烈士紀念碑碑體和周圍進行了重修,拓寬了紀念碑前的平臺廣場,并修繕了水泥階梯,在平臺和階梯兩側種上松柏,更加莊嚴肅穆。

  “三和街道革命遺址、紀念設施眾多,它們是三和革命歷史的重要物質載體,也是三和人民的寶貴財富!比徒值老嚓P負責人介紹,三和街道計劃把轄區(qū)現有革命遺址、紀念設施串起來連成片,作為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學習黨史、重溫初心的生動教材,以紅色精神為指引,以革命先輩為榜樣,不斷激發(fā)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干事創(chuàng)業(yè)的精氣神。同時,進一步做好街道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、修繕、記載等工作,確保紅色資源得到永續(xù)利用。

 。ㄎ闹邢嚓P史料由市委黨史研究室、惠陽區(qū)委黨史研究室提供)

  統(tǒng)籌 惠州日報記者香金群

  采寫 惠州日報記者香金群 歐陽成 侯縣軍 劉建威 通訊員鐘遠明 黎一星

分享到:
編輯:小麗
分享到:
  • 今日惠州網微信
  • 惠州發(fā)布微信
  • 惠州文明網微信
  • 惠州頭條APP

查看所有評論網友評論

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觀點,與今日惠州網無關。發(fā)言最多為2000字符(每個漢字相當于兩個字符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