惠州頭條 掌中惠州
東江輿情研究院 東江創(chuàng)新發(fā)展研究院 東江云媒大數據研究院 惠州東江圖片社
東江品牌聯盟 粵港澳大灣區(qū)主流媒體聯盟 東籬俱樂部 超網新媒體公司 教育投資公司 報業(yè)印務公司 報業(yè)發(fā)行公司 新文創(chuàng)公司 惠報廣告公司 惠品匯 農產品展銷中心 文化藝術發(fā)展中心 惠州日報國旅 教育文化傳播公司 出版公司 天堃文化公司 迭代智能科技公司 惠州國畫院
演播廳 會議室
在AI浪潮席卷全球的當下,當知識獲取成本趨近于零,當重復性勞動逐漸被算法替代,教育的本質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拷問:我們該培養(yǎng)怎樣的“不可替代者”?《教育強國建設規(guī)劃綱要(2024-2035年)》(以下簡稱《規(guī)劃綱要》)以“實施學生體質強健計劃”破題,給出了擲地有聲的答案:唯有擁有強健體魄、堅韌心智與團隊精神的“完整的人”,才能在AI浪潮中站穩(wěn)生命的根基。
惠州中學。
惠州中學敏銳把握時代脈搏,以春季學期為新起點,全力推進“每天2小時綜合體育活動”,從課程重構到文化重塑,從身體喚醒到心理賦能,該校在數據洪流中,用體育為學子們筑起一道“身心共生”的防護墻。
理念領航 從國家戰(zhàn)略高度錨定體育育人方向
在惠州中學的操場上,每天下午五點總會響起此起彼伏的加油聲。高一年級的“20人21足”比賽正如火如荼進行著,綁著護腕的同學們喊著整齊的口號向前沖刺;隔壁場地,高二學生正進行飛盤對抗賽,陽光下旋轉的飛盤劃出一道道優(yōu)美弧線;教學樓里,幾個男生借著課間10分鐘比拼引體向上,汗水浸透的校服刻印著青春的勛章。
學生們在運動挑戰(zhàn)中釋放壓力,于趣味游戲里探索心靈。
這是惠州中學落實《規(guī)劃綱要》的生動縮影。自本學期起,該校以“每天2小時綜合體育活動”為抓手,將體育從“副科”升級為育人的“金課”,構建起“課程創(chuàng)新——文化浸潤——心理賦能”的立體化育人體系。
去年謝振中調任惠州中學黨委書記,他時常觀察到學生上體育課時的狀態(tài)不是很好,部分學生躲在圖書館看書,部分學生把心理咨詢室當成“避暑山莊”,這讓他深感憂慮,當青少年連陽光和汗水都不敢擁抱,又談何擁抱未來?
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的當下,體育的育人價值愈發(fā)凸顯!绑w育課必須讓學生流汗、流淚,甚至在安全防護下允許適度流血。”謝振中談及體育育人理念時,目光灼灼。這位深耕教育多年的管理者,將體育視為“五育并舉”的重要突破口,提出“三個流”與“三個不”的精神內核:流汗是體能的淬煉,流淚是意志的升華,流血是突破的勛章;還有不怕困難、不躲挑戰(zhàn)、不服輸的精神!爱斎,流血不是鼓勵學生受傷,而是倡導學生去突破。”他補充道。
這一理念的提出,不僅源于謝振中對國家教育戰(zhàn)略的深刻洞見,更蘊含著對教育本質和人性發(fā)展的哲學思考。他認為“三流”“三不”正是人工智能時代青少年稀缺的“心理抗體”。的確,當AI能替代知識記憶,人類獨特的情感體驗、抗挫能力、團隊精神才是核心競爭力。體育,正是培養(yǎng)這些不可替代能力的關鍵場景。
課程重構 體系革新落實每天運動2小時
理念的落地需要課程的支撐。當“三流三不”的育人哲學在惠州中學扎根,課程革新便成為必然。學校以“每天2小時綜合體育活動”為框架,開始了從“單項技能教學”到“立體化課程體系”的突破。
傳統(tǒng)體育課常被詬病“跑圈+自由活動”或體育老師被“生病”、被“有事”。如今,體育課突然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,老師們要思考的是如何上好體育課,如何發(fā)揮體育課的育人功能。這讓惠州中學體育科組的老師們忙起來,在體育科組長胡順勇的帶領下,團隊開啟了一場靜悄悄的課程革命。
惠州中學捕捉到體育與心理的深層聯結,將運動場景轉化為移動心理課堂。
翻開惠州中學學生的課表,體育的“分量”令人矚目:高一高二每周2節(jié)體育課+1節(jié)體育綜合課。更引人注目的是“微體育”的滲透——每天上午25分鐘大課間、下午20分鐘“運動黃金時段”,教學樓里的“走廊運動場”全天候開放。
興趣是最好的老師,為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,惠州中學教務處協(xié)同體育科組、年級班主任團隊,制定了詳細的體育運動計劃,將每周以班級為單位的常規(guī)體育課改為選項走班課,讓每個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體育項目,使課程更靈活、教學內容更豐富。
在模塊選項前,學校使用小程序調查學生的喜愛項目,并結合學校的場地和師資情況,確定最終項目。目前高一年級開設了籃球、足球、排球、飛盤、毽球和跳繩六個項目,高二年級開設了籃球、排球、乒乓球、飛盤四個項目。
胡順勇告訴記者,不同體育教師負責不同模塊選項的教學,不僅提高了教學效率,教學活動也更加井然有序!皩W生非常喜歡,這為今后終身體育運動打下了堅實基礎!庇浾卟稍L時,不斷有學生到器材室借運動器材。管理器材的張姐說,現在器材借出量明顯增多,有的學生下課后也來借,運動積極性很高。
為增強體育的趣味性,學校每周為各年級安排了一節(jié)體育綜合課,由班主任牽頭,體育教師協(xié)助,內容就是各種具有學校特色的趣味活動。
每周一節(jié)的體育綜合課也成為學生的最愛。在“20人21足”比賽中,學子們從最初的跌跌撞撞到后來的整齊劃一,比賽綁住的是腳,連起的是卻是全班的心。當同學們喊著口號沖過終點時,突然明白“團隊”比“贏”更重要。拔河比賽、跳長繩等活動均以班級團建為目的。還有班級內部對抗賽,如旋風跑、迎面接力、一圈到底三項比賽。在體育綜合課“旋風跑”項目中,經常會有小組在比賽中摔倒,但學生們不再是抱怨或放棄,而是互相攙扶著站起來繼續(xù)比賽。學子們通過友好競爭激發(fā)潛力,增強團隊合作,提升班級凝聚力。
學生們在運動挑戰(zhàn)中釋放壓力,于趣味游戲里探索心靈。
為拓寬運動空間,惠州中學將教學樓走廊、連廊、架空層等空間改造為運動區(qū)域,設置摸高器、桌面足球、毽球網等簡易設施,并實行“器材共享制”。學生可以利用各種碎片化時間就近運動,校園也成為一個無邊界的運動場。
教室后門的引體向上器時常引來一波男生“即興比賽”;走廊的“摸高尺”記錄著學生的成長軌跡;走廊上跳房子、桌游、毽球和跳繩等簡易運動設施隨手可用。這些見縫插針的“微體育”場景,讓課間10分鐘不再是“趴桌休息”。有同學感嘆,以前課間只能刷題或發(fā)呆,現在隨便運動幾下,上課反而更專注了。
針對體育教師不足的問題,學校一方面通過招聘引進專業(yè)人才,另一方面挖掘文化課老師的體育特長,邀請文化課老師到體育科組代課,讓更多老師參與到體育教學中。胡順勇也期盼在經費保障的前提下,能在智慧體育上下功夫,用科技賦能,讓運動更科學、更有趣。
心體聯動 讓體育賦能學生“心理韌性”
課程的創(chuàng)新讓運動成為校園生活的日常,而當身體動起來時,心理的改變也在悄然發(fā)生;葜葜袑W敏銳捕捉到體育與心理的深層聯結,將運動場景轉化為移動的心理課堂,開啟了心體聯動的育人新維度。
這幾天,學校分年級舉行了體育與心理跨學科融合游園會,學生們在“四平八穩(wěn)”(個人)、“手腳并用”(個人)、“貪吃蛇大作戰(zhàn)”(團體)、“你拉我跳”(團體)、“神筆馬良”(團體)、“呼啦圈接龍”(團體)、“躲避大擺錘”(團體)等一系列素質拓展游戲中放松心情,同時促進人際互動,增強面對挑戰(zhàn)的信心。
學校以“每天2小時綜合體育活動”為抓手,將體育從“副科”升級為育人的“金課”。
“落實每天運動2小時后,我們學校的心理咨詢量同比下降20%,這是最直觀的改變!毙睦砜平M長劉詩嫻告訴記者,20%的數據背后是體育與心理跨學科融合的深層邏輯。
“以前我們咨詢室每天都要接訪1-3個學生,通常在期中考后會有一個高峰期。甚至晚修都常有學生學著學著就感覺到煩悶,到咨詢室尋求幫助!苯衲3月以來,劉詩嫻明顯感覺到學生來訪量的下降,很多天是只有1個學生,偶爾會有2個!坝绕4月份的期中考試,咨詢量上升也不算明顯!
劉詩嫻觀察到,經常參與體育活動的學生積極情緒更多,情緒穩(wěn)定性更強,遇到挫折時心理韌性更強,人際關系更好,思維靈活性更高!耙驗檫\動促進內啡肽、多巴胺和血清素的分泌,能有效緩解焦慮和抑郁的情緒!
劉詩嫻解釋說,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學生人際互動更多,通常有固定“搭子”,能維持較為穩(wěn)定的人際關系,心理上的被支持感更足,使其更有承受困難和挑戰(zhàn)的心理韌性!绑w育活動能提供壓力釋放的出口,如拋飛盤、投籃這類拋擲類動作,符合‘把煩惱丟出’的宣泄心理意象,能減少情緒壓抑帶來的風險!
劉詩嫻告訴記者,在平時的心理咨詢中,老師也常用一些身體活動方式幫助學生轉變心理狀態(tài):如當學生動力性很差、說話有氣無力、思維緩慢時,老師會提醒其改變身體坐姿,不要癱著,或從座位上起來一起做幾個拉伸動作,讓其感受是否更有精神,再繼續(xù)咨詢;當學生情緒焦慮明顯、講話急亂時,讓他們按照體育課上學的“慢跑三步一吸三步一呼”調整呼吸,整體情緒也會穩(wěn)定一些。
學生們在一系列素質拓展游戲中放松心情,并促進人際互動。
“高三年級目前面臨高考沖刺,心理課基本上都圍繞減壓進行,因此全部調整為戶外團體輔導課,主要通過‘雷區(qū)取水’‘珠行萬里’等團隊合作游戲,幫助學生暫時脫離高壓學習狀態(tài),放松心情。”劉詩嫻說。
對于學校心理咨詢室到訪量下降的原因,劉詩嫻認為,全班共同參與的體育項目競賽,為學生提供了一個“不談學習”的空間。大家都參與其中,學生就不會擔心自己耽誤學習,或顧慮別人是否偷偷內卷。并且,體育運動能有效形成人際合作,創(chuàng)造人際交往的積極體驗!跋瘛藘勺恪档佚堉叟堋然顒尤の缎源笥诟偧夹,對學生的體能要求不高,基本上每個學生適當練習都能完成,比起速度更注重配合,減少了他們參與的壓力,提升了自我效能感!
就目前學校開展的體育活動,劉詩嫻建議可以更多推廣中低強度的體育活動,如太極拳、瑜伽、飛盤和受學生歡迎的羽毛球等。這類活動有來有回,互動性大于競技性,“能讓不擅長體育活動的同學也加入其中,適當運動,既不會覺得特別消耗體力,也不影響下節(jié)課的精力!
未來展望 繪制“五育并舉”的教育藍圖
校園里總能捕捉到師生同場競技的生動畫面。不久前的教師乒乓球賽閉幕后,謝振中書記臨時提議組織“師生挑戰(zhàn)賽”,邀請球技出色的學生與教師一較高下。“比賽自然有輸有贏,贏者歡呼雀躍,輸者難免氣餒。我和一位學生對壘時,連輸3局仍不服輸,堅持戰(zhàn)至第5局才扳回一城。我告訴他我就是不服氣,下次還找你打!
謝振中以親身示范詮釋“不怕輸、不服輸”的競技哲學,輸球不可怕,咬牙改進就有翻盤機會。他說,這不僅是學校提倡的體育文化、體育精神,更是惠州中學”鳳凰精神”的內核。這種將體育精神與學校文化深度融合的思路,正在重塑校園的精神氣場。而融于日常的沉浸式教學,也讓“鳳凰精神”不再是墻上的標語,而是可觸摸、可踐行的生活方式,在師生心間播撒下“永不服輸”的精神火種。
記者采訪時,正值高二(8)班在上體育課,雖然太陽很大,但籃球場上男生肆意揮灑汗水,全身心沉浸于運動的酣暢淋漓中,即便校服被汗水浸透也毫不在意。伴隨著籃球撞擊地面的節(jié)奏,陣陣歡呼此起彼伏,每一張年輕的臉龐都閃耀著蓬勃向上的光芒。
通過跨學科融合的游園會,用運動喚醒能量,以游戲療愈心靈。
另一邊林詩桐、周彥君、戴曉璐3名同學正在玩飛盤,她們告訴記者,目前在學校的運動時間明顯多了,自由活動時間也多,體育課程更豐富了。以前她們都沒有玩過飛盤,走班后抱著玩一玩的心態(tài)選擇,沒想到還挺好玩!靶@里多了很多運動設施,想運動不用專門去指定的地方,像飛盤哪里都可以玩!绷衷娡└嬖V記者,經常運動讓身體素質好了很多,爬樓都沒那么累了。“以前心情不好總是自己默默哭一場,現在就去跑步,感覺好很多。”
采訪結束時,記者在校園碰到校醫(yī)聶姻姻,她說隨著校園體育活動深入開展,校醫(yī)室的數據也在記錄著悄然發(fā)生的變化!艾F在學校因低血糖引發(fā)的學生不適案例同比減少了很多。過去常因頭暈乏力前來就診的學生,如今在堅持規(guī)律性運動后,面色更顯紅潤。”聶姻姻說,以前體育課經常有學生被送到醫(yī)務室。“現在學生體質明顯變好,這種情況減少了。不過天氣熱了,我們反而擔心學生太愛運動引起中暑,這方面我們也會提醒老師多引導!
站在惠州中學的教學樓俯瞰,田徑場熱鬧非凡:有人踢球,有人在打籃球,有人在扔飛盤……從“要我運動”到“我要運動”,從“體能訓練”到“全人培養(yǎng)”,記者認為,惠州中學的體育改革,本質是一場關于教育初心的回歸。當學生們在操場上盡情奔跑時,他們收獲的不僅是強健的體魄,更是堅韌的意志、合作的智慧和面對挑戰(zhàn)的勇氣。而這些,正是未來社會所需的核心素養(yǎng)。
當體育不僅強健體魄,更賦能心靈,惠州中學對教育的思考已超越當下。站在“五育并舉”的新起點,學校以體育精神為火種,正在繪制一幅更具生命力的教育藍圖,讓“永不服輸”的精神,照亮每個學子的未來。
文 惠州日報記者范文燕 通訊員劉婷
圖 惠州日報記者周楠